朋友圈里关于养老的话题不少,领养老金的算法五花八门,很多人一定很关心,交了这么多年的养老保险,自己到退休时,到底能领到多少养老金?今天带你彻底弄清楚“云深雾绕”的养老金计算方法。
“三种人”和“三部分养老金”
三种人,是指依据《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确定的人员划分。1998年7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的人,被看作“新人”,现在企业中的75后、80后基本属于“新人”;1998年6月30日之前参加工作,并且在2006年1月1日以后办理退休的人,被看作“中人”;2005年12月31日之前办理退休的人,被看作“老人”。
三部分养老金,分别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决定下发后,确定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有过渡”的养老金发放原则。
新人:退休后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中人: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老人:仍按照原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发给基本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养老金都怎么计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
我们每月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的个人部分,这部分钱进入个人账户。到可以按月领退休金时,个人账户中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就是这部分的金额。
计发月数要根据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来确定。目前《决定》中规定了退休年龄和计发月数的对应表,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一句话,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是缴的越多,退休越晚,每月得到的越多。
基础养老金
单位每月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的单位部分,这部分钱进入社会统筹账户。既然是统筹账户,那么养老金的配发就统一安排。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充分体现了我国特色的“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
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看到这,晕了吧?别急,带你慢慢理解。
简单说,基础养老金由①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②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 ③累积缴费年限三部分进行简单的计算得出。也就是①+②的平均值和缴费年限乘积的1%。
在理解指数化缴费工资之前,说说指数化的必要性。指数化就是让不同年度的缴费工资除以上一年社平工资后,得出的比值。其目的是把数变成相对数。>1表示缴费工资高于社平工资,<1表示低于社平工资,每一年都有一个缴费工资指数,将全部的指数加和求平均,就得出了缴费工资平均指数(Z实)。这个指数的大小,直接表明了该职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相对位置。这里所说的缴费工资就是指社保基数。因此,指数化缴费工资就是:退休时上年社平工资×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关于缴费年限,是“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的总和。笼统地说,对于1992年10月1日之前有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的人;对于参加工作后,在体制内外转移过的人;在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之间转变过的人来说,就存在视同缴费年限。关于视同缴费年限的确定,目前是依据职工人事档案材料中的记载来定,所以个人档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实际缴费年限就是实实在在向社保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可以在每年市劳动保障局邮寄的缴费信息对账单上清楚了解。在办理退休时,社保中心会一次计算出个人的实际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只有“中人”才有。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98年6月30日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前,各地的“统账结合”试点不统一,因此“中人”的个人账户并未积累多少金额。为了平稳过渡,加发的这部分钱,就是过渡性养老金,意即为实现政策过渡而加发的养老金。国家并未统一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具体由各地政府制定。
企业年金作补充
上述种种,是我们交养老保险所能带来的退休金收入。
除了这部分外,逐渐有部分企业开始实施企业年金,可以说这部分是国家养老保险基本制度的一个补充。企业年金源于基金累积制,也是由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缴纳到职工账户。自退休之日起,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按月发放。
退休后我们能领多少养老金
德阳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3月24日 刷新
2024-12-06
2024-11-18
2024-09-19
2024-09-01
2024-08-29
2024-08-08
2024-08-03
2024-07-16
2024-07-13